【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专题报道】聚焦黟县徽州三雕,探寻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2-07-12浏览次数:861

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,建设文化强国,202272日起,巢湖学院徽州三雕数字化传播实践团前往安徽省黄山市黟县,参观地方传统雕刻艺术,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徽州典型徽派地域文化——徽州三雕,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,助力徽州三雕文化的数字化传播,焕发徽州三雕文化新活力。


深入黟县卢村木雕楼,探寻卢村旅游业发展现状

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卢村“中国木雕第一楼”,即清道光年间被称作卢百万的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故居。卢帮燮早年经商,积累了大量财富,后转入仕途后,官至奉政大夫、朝政大夫。名利双收之后,在家乡置下房屋田产,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志诚堂、思齐堂、思成堂等宅院,其宅院中传统徽州木雕的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,木雕楼内门板上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,甚至能分辨出人物表情,在一块手掌大的木板上,也能雕刻出十几位生动的人物,楼内的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主人的精心设计,成员们被精湛的木雕工艺震撼,纷纷感叹旧时富裕人家居所的奢华大气。

实践团成员们还采访了卢村木雕楼景区的工作人员,得知虽然卢村木雕楼景区各类木雕工艺极其繁复华丽,风格独特,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,游客们大多只知宏村不知卢村,且受疫情影响,即便是旅游旺季,但村内游客数量稀少。此外,成员们观察到卢村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且木雕楼内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,难以为游客提供完善专业的讲解,卢村多是木质建筑,木雕楼内禁止拉设电线,照明均采用充电式的小灯泡,对游客参观的体验感也造成影响。

走访宏村古建筑群,调研现代工艺对徽州三雕传承的影响

73日,实践团对宏村进行实地走访,感受对“画里乡村”——宏村中徽州三雕的建筑美景。宏村古建筑群将石雕、砖雕、木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建筑中去,团队成员还发现不少原住户在自家房屋中进行雕刻创作,手艺十分精湛,能用一把刻刀在一块小小的竹片上刻出黄山的独特风景。团队采访了当地的雕刻手艺人余健权师傅。余师傅表示,雕刻是他目前的主要谋生手段,从军队退伍后,他干过许多不同的工作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雕刻艺术品这条路,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灵巧的双手,很快便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。


余师傅说道:“游客喜欢我们制作的小型雕刻物件作为纪念品,但是更为大型且精美的雕刻物件销量不太可观,游客很少愿意把这样的雕刻运用到自家的装修装饰中。徽州三雕艺术古色古香,但还是缺少了现代气息,光辉不如从前,而且徽州三雕产品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,生产周期对比现代工艺有较大差距且费用相对较高,这是目前徽州三雕面临的困境。”


参观徽州雕刻博物馆,思考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方式

为了与真正意义上的徽州三雕传承人进行对话,实践团成员通过线上预约获得了参观黄山徽州雕刻博物馆的机会。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博物馆一楼的古代石雕、木雕、砖雕等馆藏文物,感受到旧时光中传统徽州三雕技艺的魅力。在博物馆二楼,实践团成员领略了馆长洪建华作品,作为徽州竹雕的传承人,洪师傅在竹木雕刻技艺上不断学习、借鉴、创新,既秉持了旧时风格,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。


随后实践团成员与从艺35年、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徽州雕刻博物馆馆长、竹雕技艺传承人洪建华先生进行对话采访。洪馆长说道:“大家所说的徽州三雕是指木、砖、石,竹雕是另外的一类,我们现在统称徽州四雕,相比于徽州三雕,徽州竹雕更为精细。徽州三雕大多运用在房屋建筑,而竹雕一般属于室内摆件,要求更为精细。而且不同于三雕的是,竹雕所采用的竹子有很多不同的种类,对竹子内部结构和质地要求也非常高。徽州三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传承下去,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学习一门可能并不吃香的手艺。而且我们对徽州三雕技术的记录、宣传和推广还不够。我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坚守,能加强对传统非遗工艺的保护,发扬徽州地区独有文化传统。


团队调研过程中,深深地感受到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才艺和惊人的艺术创造力,传统手艺人始终坚守着雕刻的技艺初心,才能坚守住属于徽州三雕的光彩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结合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播,我们相信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术和艺术价值会不断发展、创新并传承下去。(文/咸珂 图/王浩然、卢星乐 审/朱玉票